還是跑去看了,雖然聽過許多反應,但衝著大衛芬奇、傑克,GO!
以下為不具深度的感想~XD
劇情簡介:美國史上最惡名昭彰的連續殺人狂─黃道殺人魔真實事件改編,兇手至今仍逍遙法外。
一名連續殺人犯出沒在舊金山灣區,嫌犯不斷來函向警方挑釁,警方展開了地毯式搜索卻苦無線索,四名警員賭上了性命以及飯碗誓言要找出真兇。

海報蠻好看的,原來是13世紀的黃道帶密碼,改天研究一下。
但密碼根本不是重點,本片比較重在四個調查案子的人,各自受到的人生變化。
不過一直很在意,第一封密碼沒解開的那一段,搞不好那是重要線索。
雖然不像「SE7EN」有許多殺人鏡頭,不過整部片營造氣氛很緊湊,
片子蠻長的,可導演充分利用那麼龐大而雜亂線索碎片,使其不會成為流水帳。
導演蠻厲害的,因為這種片不好拍,近於記錄片吧,案件冗長又不算破案。

兇手的心態,我覺得炫耀居多,認為警察或是媒體都繞著他轉。
至於連續殺人,可是只為了延續那種被關注的感覺。
而且非常懂得拖延時間,案件對警方而言都具有時效性,
陳年舊案誰會再去翻,比起短時間密集犯案,這才是高招。
他挑選的對象,除了片頭那位女人之外,其他根本沒有規則可循。
與其說是改變犯案手法,不如說他根本就是隨機犯案。
或者是真的有犯案嗎?  比較確實的受害者有五名,
但有其他案件也被拿來邀功勞,所以受害人是誰根本不重要。
但是電影裡或許是站在羅柏的角色居多,開頭那種被疑似認識的人殺害,
雖然片尾還跑出個當年少年來指認,可是真的是他嗎?
為什麼隨機殺人要變成從認識的人下手,這樣不是更容易被鎖定。
這很奇怪阿,不過重大嫌疑犯"李",他的態度也讓人覺得就是他了,
一副充滿挑釁的樣子,就算他不是黃道帶,他也有殺人犯的氣味。

警探限於當時的蒐證方法,只能依賴指紋跟字跡。
不過字跡比對最近的是包柏馮恩,原本以為是瑞克馬修,
電影這段氣氛真的超好,也明顯出現可能不只一人犯案,
羅柏發現可能非常接近真相,卻是超級驚恐阿~太近啦~
而且提供瑞克馬修這線索的告密者,都沒現身,到底是誰呢?
是自稱的那位仁兄,還是馮恩,或是黃道帶本人?

像是這種案件都需要證據跟線索堆疊,不過殘酷的是一頭熱,
不論是受到輿論壓力的上層,或是只追求"新"聞的媒體都是。
羅柏說只能他追查,因為早已沒有人會去在意,真是現實阿。
雖然警探也很想繼續,但是受制於命令,另外也有其他案件要處理。
這時能怎麼說,像這種隨機犯案,夠聰明的殺人犯如果不說,
應該都查不到吧!  真實常在表像之下。

對於過度執迷也容易出現死角,過度專注,侷限可能性。
因為很多假設都是圍繞著李就是黃道帶,以李的行動,
去找尋黃道帶曾提供的線索,來尋找吻合的地方。
像是羅柏去找琳達,詢問人名,他多希望她說出的是瑞克馬修,
因為這樣這糾纏的一切就可以獲得解脫,變得在尋找終點。
一但涉入其中都無法抽身。所以羅柏針對自己的線索,認定就是李,
「站在兇手的面前,看著他的雙眼」,這算是默認的一種結局。
而李的表情也饒富趣味,到底誰是黃道帶,羅柏心裡已然確認。

片尾字幕出現信件DNA與李不符,但是不(願?)被採信,
深夜只有低沉呼吸聲的電話,是真的隨李死亡而停止嗎?
剛剛去官網看了現場照片,跟密碼文件等,超有臨場感,
我覺得這種冷血的殺人犯比較可怕阿~以上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澄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